茂名发出产业之问:石化产业为何成功?如何找准制造业出路?

日期:2024-05-05 |   作者: 产品中心



  茂名作为粤东西北城市,经济总量为何长期在广东省排第七?很重要的缘由是因为有石化产业。但60多年来,为何只有石化产业成为大支柱?

  1月10日下午,在现场考察各区(市)、经济功能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后,茂名市召开快速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建设制造强市大会,茂名市委书记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庄悦群在会上抛出了这个问题。

  石化产业为何成功?如何找准制造业出路?茂名发出产业之问。回顾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历程,循着的路径找准制造业的出路,是此次大会的焦点。

  两天时间里,看现场和开大会结合起来,与会人员在总结和思考中深刻认识推进产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,吹响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的跃升号角。

  很多人都知道,高州曾有“中国手套名城”之称。在鼎盛时期,高州大大小小皮制劳保企业400多家,年总产值达30多亿元,手套产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。

  曾经的一些传统优势产业,有的在发展中慢慢没落消失,有的原地踏步,有的则半死不活。

  电白的皮鞋产业、化州的机械装备制造业,曾经都有过辉煌历史,本来已成规模、成势头,如果及时通过转型升级,就可以发展得更好。然而在时代浪潮的裹挟下,逐渐失去原有的光芒,走向了下坡路。

  再看比茂名建市时间更早起步的茂名石化产业,60多年来面临难题不少,有的甚至是严重困难,但在三次转型升级中越做越大,一步步成就今天的体量——

  第一次是1960年前后,当时国民经济遭遇严重困难,公司面临“下马”“散伙”的困境。当年的茂名市委和茂油公司党委决定集中精力发展原油加工,并向国家争取支持建设一套催化裂解装置,实现了从炼制页岩油到炼制原油的第一次转型。

  第二次是国家“八五”期间准备上两套乙烯装置,茂名市委得知这个消息后,和茂名石化一起向上争取。市政府成立专门机构,积极配合茂名石油工业公司开展工作。最终乙烯装置落户茂名,成功实现从炼油到炼化一体化的转型。

  第三次是2010年以后,茂名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茂名石化转型升级,推动炼油改扩建工程成功投产,使茂名石化炼油能力从1350万吨跃升到2000万吨,进一步巩固了石化行业“龙头”地位。

  不同产业的发展历史和结果,说明了一个道理:在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壮大过程中,政府和企业始终同心同向,抢抓机遇,成功推动转型,越做越大;而其他产业由于缺乏有力引导、有效支持,面对形势变化,转型不及时,没有做大做强。

  石化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,有两大成功法宝:一个是与时俱进谋求转型,一个是政企同心发展产业。

  会上,广东粤桥新材料公司、欣捷安汽车电子(茂名)公司代表作了发言。两家企业不仅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,也预示着茂名制造业的未来。会议传递一个信号:茂名要旗帜鲜明大力支持企业发展壮大,增强产业链的韧性和完整性,使它们在茂名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
  实现新型工业化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任务。

  新型工业化的“新”,关键看是不是提高了生产效率,应用了新技术、新工艺,植入了现代化的生产方式、管理方式。

  对茂名而言,只有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来推进新型工业化,才能既有“新”的模式和业态,又植根于地方发展实际,走稳走实新型工业化道路。

  这两年,一些制造业新动能的“萌芽”冒了出来。这是前期探索和推进的结果,需要及时浇灌,帮助其发展壮大。

  就在会议前一天,茂名市委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首次提到实施“四大工程”。此次会议又对“四大工程”作了重点阐述。

  所谓“四大工程”,包括“五链”延展提升工程、中小企业扶壮工程、重大平台提能工程、营商环境攻坚工程。

  这是浇灌“萌芽”成长之举。一言以蔽之,就是搭建覆盖产业、企业、平台、环境的茂名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系统工程。

  先看“五链”延展提升工程。涵盖茂名石化传统石化升链、零碳产业园建链、欣旺达新能源汽车电子延链、新型储能拓链、华南钛谷项目新型材料壮链的“五链共建”,特点是梯度发展,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新空间。

  再看中小企业扶壮工程。重点聚焦具有一定产业优势的食品加工、矿产资源加工、先进装备制造及金属加工等产业企业,打造一批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“单项冠军”企业,让产业版图更加丰富、更具活力。

  又看重大平台提能工程。重点抓好四大平台和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、佛茂产业转移合作园,以及马店河新型产业园、零碳产业园、汽车电白基地的提能。还要建强县域园区,让底板锻得更厚更实。

  最后回到作为企业生存发展土壤的营商环境。聚焦怎么样服务好企业,怎么样和企业一起谋发展,打造服务型政府,助力企业延伸产业链、提升价值链,是实施营商环境攻坚工程的关键。

  可以说,实施“四大工程”,既是基于对茂名传统产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,也在提示各区(市)、经济功能区要精心选育有前景、有潜力的中小企业,全面强化服务,为企业排忧解难,增强推动产业发展的行动自觉。

  茂名石化升级改造项目开工,东华能源一期(Ⅰ)3套装置、汽车电子项目建成投产,华南钛谷项目(一期)加快推进……不仅一批大项目有新进展,茂名市产业主平台成为全省5个重点支持的主平台之一,承接转移项目累计48个;电白基地开园,零碳产业园、马店河新型产业园稳步推进;新引进超千万元制造业项目达109个……

  两天的现场交流会,各区(市)纷纷秀出硬核项目,展示了茂名制造业当家最火热的面貌。

  但也要看到,以农为主、农强工弱是各区(市)的最大县情,也决定了各地既不能脱离农来讲产业,也不能只讲农而忽视制造业。

  农林牧渔产值连续三年超过千亿的茂名,农业资源禀赋优越。根植资源禀赋塑造新优势,在茂名这里就是以工业化思维推进农业产业化,发力粮头食尾、农头工尾。

  以生猪产业为例,茂名生猪出栏多年稳居全省第一,是全省唯一生猪100%自给后还能向粤港澳大湾区提供300万头以上的城市,但是生猪产业一产大、二产弱、三产滞后,产品以初级加工的腊肉为主,现代化加工企业不多,品牌效应不高,大好资源便浪费了。

  若引入工业化思维,延长产业链条,提升精深加工能力,产品附加值便能提升。茂名提出以“精深化”做强食品工业,生猪产业要构建标准化、智能化、数字化生猪养殖体系,推动产供销一体化发展,由“生猪产区”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为“肉食加工储区”,引领生猪品牌培育与产业升级。

  立足农业资源禀赋,还要走品牌化这一特色商品的必由之路,创造优势农特品牌。如今,茂名全力打造“信”字号公用品牌,构建“两标一码一证一单”品控溯源体系,倒逼茂名优势农产品走品牌化、标准化发展之路。

  推进新型工业化,是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,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,需要坚持系统观念:既要坚定发展制造业,也要全力发展产业配套、提升生活服务的品质,让工业发展更加集中集约、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平衡协调。有了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“双轮驱动”,全方面提升县域经济总实力,才能以产业提质增效助力“百千万工程”。